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00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背景】芽孢杆菌是用于动物微生态制剂的重要菌株之一。暹罗芽孢杆菌因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的】对实验室前期分离的鸡源暹罗芽孢杆菌CML548的益生特性进行评价,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抑菌及潜在的益生机制。【方法】通过牛津杯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对菌株CML548的抑菌和产酶特性、酸和胆盐的耐受性进行研究。使用IlluminaHiSeq2500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对基因组进行注释和分析。【结果】体外实验表明该菌株具有优良的益生性状:能够有效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能够同时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酸和胆盐耐受性。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菌株CML548的基因组大小为4061741bp,GC含量为46.07%,预测到3 961个编码基因。分别有1 693、2 704、3 413、186、67、1、5个基因被GO、KEGG、COG、CAZy、DBAASP、CARD、VFDB数据库注释;通过antiSMASH预测到16个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此外,还发现其含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2.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是维持口腔健康的关键因素。益生元是一类具有选择性、能够促进体内有益菌代谢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主要通过调节口腔微生物生长代谢、抑制口腔菌斑生物膜形成、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参与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代谢循环通路、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等途径调控口腔微生态,从而对口腔常见疾病,如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益生元在口腔健康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背景】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广泛污染粮谷类作物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不仅给农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还能通过食物链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目的】从微生态制剂中筛选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菌株,优化其脱毒条件,测定其在饲料中的实际脱毒效果及对饲料中植酸、维生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从微生态制剂中分离出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 (cell counting kit-8, CCK-8)测定菌株降解玉米赤霉烯酮产物的细胞毒性和雌激素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离株在培养基和饲料中的解毒效果,以及分离株在霉变的豆粕、麸皮和成品饲料中固态发酵前后维生素的含量变化,通过三氯化铁比色法测定饲料脱毒前后植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从微生态制剂中筛选出一株通过分泌胞外酶高效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PA26-7,该菌株在培养基起始pH 4.0-8.0、培养温度25-60℃条件下均可降解玉米赤霉烯酮,产物的细胞毒性和雌激素活性均较ZEN弱。PA26-7经固态发酵72h后,饲料原料(豆粕和麸皮)及霉变的成品鸡...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生物电磁学参数中的电导率与组织的功能性信息直接相关,精准重建生物组织电导率在医学成像技术和医学诊断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改进定量微波热声层析成像(microwave-induced thermoacoustic tomography,MTAT)算法,使组织电导率的重建精度提高。方法 本文在利用有限元离散法求解热声波动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牛顿迭代法(regularized Newton iteration method,RNIM)定量重建组织电导率的改进方法。结果 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和含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仿体实验,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组织仿体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在不同位置、不同大小、不同对比度情况下,相比于定量微波热声层析成像采用拟合(fitting)的方法,采用正则化牛顿法定量重建的仿体电导率相对误差明显降低,重建目标精度提高。在仿体实验中采用RNIM方法重建相同浓度的单目标在不同位置的电导率变化幅度更小,以及重建多目标电导率的相对比值与实际更接近,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法的稳定性。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算法能更加准确地定量重建组织仿体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广西内陆水域的外来鱼类进行入侵风险评估和适生区预测,为广西外来鱼类入侵防治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鱼类入侵风险和水生生物入侵能力筛查系统2个体系筛选广西内陆水域具有入侵风险的鱼类,并用最大熵模型预测高入侵风险鱼类在广西内陆水域的潜在适生区。【结果】广西内陆水域共记录有外来鱼类18种,其中13种鱼类具有高入侵风险,分别为尖齿胡鲇、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豹纹脂身鲇、齐氏罗非鱼、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短盖肥脂鲤、露斯塔野鲮、条纹鲮脂鲤、麦瑞加拉鲮和食蚊鱼,2种具有中入侵风险,为丁鱥和太湖新银鱼。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极易发生鱼类入侵的水域为黔江、郁江和南流江。【结论】对中、高入侵风险的鱼类均需重点监控且在具有高入侵风险水域应对外来鱼类开展持续性监测,并进行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26.
中国若干森林水文要素地理分布规律的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全国各森林植被地理分布区水文要素的实验观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回归和主分量分析等数学方法建立了描述中国森林水文要素与地理要素(经度、纬度、海拔)之间函数关系F的三维地学模型(DTM),其中包括:全国年均降水分布规律模拟模型;全国林冠降水截留规律模拟模型;全国森林枯落物持水能力模拟模型;中国森林综合截留能力指数模型。并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地学模型(DTM)成图功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森林水文要素  相似文献   
27.
杨树光肩星天牛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根据在宁夏青铜峡市4块不同类型样地上收集到的光肩星天牛卵、幼虫和成虫的数量和位置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其处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林型中天牛卵和幼虫的数量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其变程分别为20-40m和28-170m,局部空间连续性强度分别为0.26-0.47和0.14-0.555;而成虫的数量没有表现出空间依赖性,在空间呈随机分布。对不同样方大小的变异曲线图进行比较得知;在一定  相似文献   
28.
抗白粉病小麦染色体组型的分子标记与生化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雯  王二明 《遗传学报》1997,24(6):524-530
应用与小麦第六同源群有关的分子和生化标记,包括DNA探针pSc5·3H3和pSR167以及同工酶Est-5和a-Amy-1,对来自六倍体小黑麦Beagle与普通小麦科冬58杂交后代F1花粉植株的抗白粉病株系M24.M09及M17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24、M09及M17不同程度地含有黑麦染色体成分,而且电泳谱带差别较大,据此推断,M09为6RL的易位系。因此,生化和分子标记不仅可以用于确定外源片段的存在,而且可以帮助确定染色体组型和外源片段的位置  相似文献   
29.
本文记述寄生于榆绿毛萤叶甲的一种微粒子虫新种的光匀和电镜形态特征及寄生习性。并讨论了新种鉴别特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